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of Technology and Art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Forum  

Consciousness, Emotional Cognition and Digital Enactive Art

國際跨領域學術論壇  

意識、情感認知與體現互動藝術

【時        間】2019年12月19日 週四 9:00 – 18:00     
【地        點】國立清華大學 校本部 資電館 地演廳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春之清華藝術教育基金
【論壇召集人】國立清華大學 陳珠櫻 教授
【報名方式】感謝大家踴躍報名,本論壇報名人數已額滿。 本論壇免收報名費,午餐請自理
【流       程】下載

從古文明裡,人類藉由各種祭典儀式,與不可知的宇宙搭建溝通的橋樑,透過不同的形式表達情感(如歌、舞、彩繪等),促使文化、藝術的產生,佐證人類精神活動的需求;這種特有的覺知–通過情感進行的意識活動,可說是生命最原始的感知方式,幾乎超越了所有的語言與學科的力量,它觸及人類共通的情感世界,甚至最神聖精微的靈性世界!

藝術即為人類最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而當藝術日趨科技化、多媒體化與數位化時,其藝術的呈現方式,開啟了多重感官、多維空間的互動藝術,這種新形式的體感覺知藝術,如虛擬實境藝術、互動藝術或物聯網數位藝術等,其作品精神卓然落實於參與者的親歷活動與體驗過程。甚者,方興未艾的 「體現互動藝術」(Digital Enactive Art),其理念則在於人與機器的共生性:藝術家或開發者賦予「物件」某種人工智能或類人工生命 (AI, Artificial Life),在人機互動中–作品系統的自主性/主觀性和觀眾當下的體感覺知,交織成一個新興的生命經驗流矩陣,正提供了我們對心智研究與意識現象探討的新契機或省思。 

藝術家吳超女士從2014年發起《意識障礙的藝術喚醒計劃》,以多媒體藝術創作,觸動人類最微妙的意識狀態;這個計劃結合醫學已陸續喚醒4例病人(植物人),並同時發展出《共性化的藝術喚醒方案》,在醫院作為日常治療使用,讓更多人受益。

論壇議題將從圍繞生命的特定主題展開討論,邀請來自法國、中國大陸、台灣的學者與專家,進行一場涵蓋了藝術、藝術與科技、藝術治療、哲學、心智科學與腦科學等跨域的國際學術論壇。

【論壇議程】

鑑於當前科技藝術的發展,也為藝術作為靈性的陪伴或意識障礙情況下的覺醒載體,此論壇將以藝術作為依托,從精神層面與情感認知來探討意識的世界:「意識從何處來?意識是誰?意識將往何處去?」

上午場 : 體現互動藝術 & 意識現象

8:00 來賓報到、入席
9:00 開幕致詞
賀陳弘 國立清華大學 校長, 許素朱 藝術學院 院長, 陳珠櫻 論壇召集人
9:30 從腦科學看神經美學與神經醫學的意識問題
Self-Consciousness in Neuroaesthetics and Neurology: Brain Science Perspective

謝仁俊 國立陽明大學 腦科學研究所 講座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 醫學研究部 醫師
Chair Prof. Jen-Chuen Hsieh, MD

拜於腦造影 (brain imaging or neuroimaging) 科技的進步,腦科學家已經能夠將腦神經活性(brain activity) 與神經資訊 (neuroinformatics) 運作的機轉視覺化,從而深入探討心靈狀態 (mind state)與腦神經活性狀態 (brain state) 之間的對應關係,逐步打開人類心識的奧秘。本報告將討論現代腦科學中自我意識 (self-consciousness) 、體現(embodiment)與同理心 (empathy) 的神經學基礎及其在神經美學與藝術創作經驗的重要性。最後將討論藝術喚醒植物人 (awakening the vegetative state patient) 概念的神經學思維。

謝仁俊現為國立陽明大學講座教授及腦科學研究所專任教授,亦為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教授醫師、麻醉部疼痛控制科教授主治醫師、醫學研究部整合性腦功能研究小組實驗室主持人。謝仁俊教授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系,並取得瑞典 Karolinska Institute 臨床神經科學部博士,其研究專長與興趣為腦影像學、神經精神醫學科學、疼痛科學及醫學、神經可塑性、神經調節、認知神經科學、意識科學、神經美學、神經工程等。

10:15 物與人的推測迴圈
Loop of Speculation between Objects and Human

梁容輝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 Rung-Huei Liang (National Taï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物的「能動性」大幅提升,典型的控制迴圈,已不足以描繪新的互動設計。重新以現象學來檢視知覺交錯迴圈,我們來到一個物與人互相推測,同時感知到對方正在推測自己的迴圈當中,到底是萬物有靈呢? 或者,人是「可能世界」的自我複本?

梁容輝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主持空間媒體研究小組,關注互動設計、虛擬實境、美學運算及科技藝術等領域。畢業於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多媒體實驗室,熱衷於跨領域整合,並透過質性研究與人文視野,探索互動設計知識;近期的研究方向包含推測設計、科幻互動設計、物導向本體論、可能世界理論。

11:00 Coffee Break
11:15 科技藝術裡的靈魂
The Soul in Technological Art

陳珠櫻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 講座教授,巴黎第八大學 博導教授,藝術家
Chair Prof. Chu-Yin Che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當繪畫由抽象畫進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心象世界即為創作的主題;到了當代藝術,觀念性的心識活動則成為主流;而在數位人文的時代,方興未艾的科技藝術,兩者絕然不同的混合體,藝術家如何透過電腦科技 (人工智慧、人工生命),賦予藝術新的生命力與可能性。

陳珠櫻是台灣首位取得法國大學博導教授資格,曾任教於巴黎第八大學,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早期受李仲生啟蒙,其創作源自於潛意識裡的自發性;新竹師專美術科畢業,1986年留法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1993年開始專研電腦「人工生命」並取得巴黎第八大學的美學、科學與科技藝術博士學位。其創作與研究橫跨電腦科技、生命科學、人工生命、心智與腦科學、經驗現象學等多重領域。

12: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 : 朱慧慈    社團法人中華身心靈促健會 執行長
                陳思廷    國立清華大學 哲學研究所 教授

 

下午場 : 藝術、情感認知 & 意識狀態

14:00 跨領域藝術的生命驅動力: 藝術喚醒意識障礙
The Vital Engine of Transdisciplinary Art – Art for Awakening the Vegetative State Patient

吳    超    清大與八大 雙聯博士生,生命力研究共同體 負責人,藝術家
Artiste  Chao Wu
夏維倫    生命力研究共同體 負責人,藝術家
Artiste  Weilun Xia

藝術結合其他領域進行意識障礙喚醒,這是一項臨床實驗,亦是探索人類意識的契機。初期的成果與思考,對 「心物二元」、「盲目科學崇拜」的時代病癥,提出一種回應。同時,實驗的過程不斷啟發藝術家,反觀藝術對於生命力的真正意義,走出自己的學科局限。

藝術家吳超 現為巴黎第八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雙聯博士生。藝術家夏維倫,取得法國南錫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兩人是「生命力研究共同體」發起人,從事藝術創作多年,致力於發覺藝術與生命力的關係,及在精神領域的工作方法。採用實驗動畫、聲音、裝置、錄像、繪畫、參與式藝術、檔案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著有《意識共生 – 喚醒意識,喚醒“文明的整體性”》,多次參加國內外當代藝術展覽,獲得國內外二十多個獎項及多個藝術基金會的支持。

14:45 超越語言的力量:藝術治療運用於安寧病房
The Power of Nonverbal – Art Therapy with the Patient in Hospice

呂素貞    張老師心理學苑 藝術治療講師,行動藝術 治療師
Art therapy teacher Shu-Jen Lu

藝術的表達性,能為人提供非語言的述說機會,當人們在專注地投入創作時,會帶來注意力的轉移,及在心理上卸下難以承受的重擔,並釋放情緒、紓解壓力,進而產生內在深層的連結轉化,創造開展的視野,增進自覺與洞察力,以達身心靈整合的最終目的。

呂素貞老師 在美國俄州取得藝術治療碩士學位,返台後在清大、長庚、家扶等各大學、醫院、社福機構擔任藝術治療師,擁有20年臨床經驗。她亦在各地張老師帶領藝術治療專業工作坊,以系統小團體的方式,分享藝術治療的心得。多年來,更著重於帶領醫護人員、心理師、教師、社工等專業人士,去做自我探索與助人者的自我照顧,以及大力推廣「藝術陪伴」,宣揚「預防重於治療」的心理健康觀念。

15:30 Coffee Break
15:45 當意識創建了神經元時:如何與神經科學神話談判?
When Consciousness Creates Neurons, How to Deal with Neuroscientific Mythologies?

Prof. Jean Vion-Dury, MD 法國馬賽大學 精神病學 教授,馬賽聖瑪格麗特醫院 醫師

我們首先闡述關於意識的「神經科學理論」,之後撇開此論說或針對此,提出更核心的問題:「究竟是神經元產生了意識,還是意識產生了神經元?」若試著去彌補神經科學無法解釋的部分,而依現象學胡塞爾的觀點「只有有意識的經驗,才會有知識的源頭」,那麼將如何回答「大腦如何創造意識?」這個問題。西方神經科學認為大腦是意識產生的地方,但從未探究過這樣的假設:大腦可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具有部分自主的「天線」,用於接受外部意識。因此,這個問題把我們帶回到榮格所謂的身、心、靈三方位的關係,在本次的演講中,試圖去意會什麼是精神和藝術生命。

Jean Vion-Dury教授 是法國艾克斯省馬賽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同時也是馬賽市聖瑪格麗特醫院的醫師,具有神經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的背景。多年來,他一直通過現象學方法研究意識的結構和內容。他在馬賽市領導一個國家研究小組實驗室CNRS-PRISM(感知、表達,圖像,聲音、音樂),並負責「聲音、音樂療法(SoMuThe)」的研究計劃。

16:30 從靈體療癒看疾病與意識
Disease and Consciousness: Perspective of Spiritual Healing

朱慧慈    社團法人中華身心靈促健會、財團法人覺行生命教育基金會 執行長
Master Hui-Ci Joo

人類許多疾病 (包括意識障礙疾患) 的產生並非全然是因為飲食、生活習慣、環境因素,遺傳基因,或是人體組織器官功能障礙所引起,特別是精神方面的疾病,除了個人累世形塑的自我人格特質,以及心理、家庭因素之外,還有靈魂上的問題或外來靈界(spiritual world)的干擾問題。現代人偏執科學,只相信可度量的證據,但若是「靈魂」及「外靈」的問題不解決,諸多疾病是無法根本痊癒的。必須要有健全的靈魂,才能夠完全自主的、自由的操控自己的心智與身體的活動,這樣才是一個身心靈整全的人。

朱慧慈老師 現為社團法人中華身心靈促健會、財團法人覺行生命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朱老師自幼天賦異稟,三十多年來用靈療的方式,為無數中西醫學束手無策的絕症或頑症病人提供義診,以直觀透視靈體的方式,找出病人源自於過去世或今世因果所造就的身心障礙與疾患,用靈氣修復療理病人的靈體與肉體,病人必須同時深切反省並勤做懺悔的功課,以導正病人的思想心念。若有非物理世界之信息場的靈附問題,則協調冥陽兩界,以治癒各種疾病。

17:15 綜合座談
主持人 : 陳一平 – 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教授
                陳珠櫻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 講座教授

18:00 結束

 

【主持人介紹】

陳思廷 教授 (上午場 綜合座談 主持人之一)
Prof. Szu-Ting Che
陳思廷教授 為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哲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清華人社院實作哲學中心召集人,推廣「以實作為據」(practice-based)的哲學進路,專長為方法論的哲學與科學哲學。自2018年起參與清華腦科學研究中心深耕計畫,為共同主持人,並協助建置與腦科學暨神經科學相關的哲學暨人文社會議題探究之團隊。近年開始接觸AI議題,並參與科技部其相關計畫。

陳一平 教授 (下午場 綜合座談 主持人之一)
Prof. I-Ping Chen
陳一平教授 現任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所長。早年研究專長爲視覺大腦區的神經電生理,特別是有關色彩與質地分析之功能的研究。曾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與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2001年由神經科學轉換學術跑道到藝術領域,任職於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至今。目前也是中華色彩學會理事長,以及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執行長。

Categories: 演講